總的來說不見得清水模建築就是所謂的「精緻建築」。無可諱言的清水模建築因為它的特性,必須比其它飾面的建築多出更多的用心與規劃,如果不用心設計與施工,那號稱的清水模建築簡直比起一般建築還來的更糟糕。如某國立科技大學的第X教學大樓、台北市某區警察局等。不過國內清水模建築仍不乏佳作,舉凡公共建築有:鶯歌陶瓷館、十三行博物館等等,私人建築有:如內湖璞建築(辦公大樓)、民生東路的大陸工程大樓(辦公大樓)等,還有些別墅等。但唯一遺憾的是,就是沒有集合住宅的作品,因為畢竟造價及保養費用均較一般建築為高,聽說於民國99年將會有清水模的集合住宅出現(聽說是豪宅)

        綜合以上之實例及種種因素,個人覺得清水模建築要適合台灣仍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,要克服環境、造價及施工素質等等因素。畢竟建築就是藝術,而這個藝術呢不是一個人創造的,而是多面相及眾人之力的合成。

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二、就經濟面來說:

    雖然我沒實際做過清水系統模板,但是與其他執行過的前輩先賢們討論,清水模除了模板模面品質較高外,混凝土配比與一般混凝土不同,施工層面上的管理亦有較高之要求(如組模方法,模板材質及尺寸等)、灌漿程序及速度、混凝土搗實時間及位置、拆模時間(需按不同室外溫度,不同配比取得較佳之拆模時間)、養護(一般有兩種,一種為混凝土養護,另一種為減少室外環境對混凝土之傷害藥劑,如撥水劑等)、失敗模面之處理………..,這些在在都是經濟面之支出。經詢問相關人士,外牆清水模單價與結構+石材外牆之相關金額相差不多,而室內部份則高出甚多,如此清水模在經濟面上的優點就相差甚多了。但是青菜蘿蔔個人喜好不同,只要有人喜歡,出的起錢,有何不可?

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就環境上來說:

    眾所周知,台灣氣候高溫多濕,又因機動車輛及工廠繁多,造成空氣中二氧化碳、硫化物增加,隨著空氣中水氣沉降至地面,而造成酸雨。依照1990~1998年統計結果,全台地區降雨發生酸雨的機率為 52%,台北地區則為 85%,高雄地區為 74%,分別都顯著地高於整個台灣的統計結果(, 1998)

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   自從安藤忠雄的清水模建築發表以來,在台灣建築業界吹起一陣的仿效風。一堆自以為是的建築師爭相的模仿,讓台灣的清水模建築如雨後春筍的增加,如校舍、別墅、企業大樓等等,彷彿清水模建築就是高級建築的代名詞。

    到底清水模建築是否為高級建築的代名詞?或是到底是否適合台灣?讓我全台找些建築拜訪,或是最近完工,或是有些年代的。讓照像鏡頭說話,我們再來做決定。

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